巴黎左岸协议开发区(左岸创新区)

所属专辑   全球案例新库

文件个数7个文件

1.1    概述

 

巴黎左岸协议开发区(La Rive Gauche ZAC)位于巴黎“新左岸”,位于巴黎第十三区塞纳河沿岸的位置,占地130公顷,是巴黎城区自奥斯曼改造计划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项目,这里偏远落后,曾经是工厂聚集地,如今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创新、工作和生活一体化的巴黎左岸创新区

新左岸是巴黎城区自奥斯曼改造计划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项目,无论在土地更新利用,还是在新城区规划建设方面,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借鉴的经典案例。预计到2028年,整个第十三区左岸地区聚集近2万名居民和6万名职工。

新左岸开发项目不仅激活了片区活力,同时更是代表巴黎科创未来的重要承载区。随着一系列极具特色城市功能配套的完善和日新月异的科技企业入驻,巴黎政府又赋予了新左岸更明确的定位——巴黎创新实验场。


 

1.2    老左岸和新左岸

一提到左岸,大家脑子里可能立马浮现较早时代(14世纪)的塞纳河左岸,集中了巴黎第五、六、七区,那是到处是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的左岸;那是拥有众多充满人文气息大学与学院的左岸;那是高知名流用拉丁语写作与交流的左岸。

虽不及老左岸的文化厚重,但如今确是代表巴黎,剑指未来的是新左岸。巴黎新左岸指的是第十三、十四和第十五区,其在1857年后并入巴黎市;其中的第十三区便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是左岸协议开发区(La Rive Gauche ZAC)主要开发的地带。

 

1.3    背景——法国协议开发区制度的由来及内涵

1970 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巴黎地区开始进入从工业社会迈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发展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巴黎部分街区,特别是位于东部和北部的传统工业区,开始出现衰败迹象,主要表现为就业岗位不断减少、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等。这些位于城市外围的工业、仓储和铁路的废弃用地,逐渐成为巴黎城市更新改造的主要对象。面对新的城市发展变化,法国政府提出实施协议开发区制度(Zone d’Aménagement Concerté),以此作为法国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工具。根据法国《城市规划法》第L311-1条,所谓协议开发区ZAC)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通过与相关土地所有者进行协商,在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的基础上建立的特殊开发区域,其用地范围可不受行政边界的约束,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或者准备落实的开发计划灵活确定,既可是某个自治地方的部分辖区,也可涉及到不同的自治地方。

协议开发区的正式设立仍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但相比于传统政府强烈干预的城市更新模式,协议开发区制度更加强调相关利益各方的平等协商和共同参与,从而显著削弱了各级政府在开发建设中的强制作用。同时,协议开发区制度更加重视整体风貌的塑造及城市土地的综合开发,包括配套设施的建设、道路网络的衔接、建筑体量的和谐、建筑风格的协调、历史遗存的保留等。

1970年代以来,协议开发区制度已在法国各地城市更新改造中得到广泛应用。截至1990年代末期,巴黎市内正式设立的协议开发区数量已达17个(其中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涉及土地面积约2k㎡。虽然覆盖范围不大,但却是巴黎市为数不多的存量土地,是巴黎城市复兴发展的重要区域。

 

1.4    功能结构

左岸协议开发区从西北至东南分布着奥斯特里茨、托比亚克、马塞纳和布鲁斯诺四个区域,四个区域又细分为不同的城市更新项目,根据每一个地区的特色因地制宜,设计出使当地优势最大化的建设方案。


1.4.1   奥斯特里茨:以车站带动周边产业

奥斯特里茨站占地12.8公顷,是巴黎左岸著名的西部门户。这个融入城市的车站被塑造成多式联运的场所的运营中心,除了TERRER C、地铁5号线和10号线外,到2025年还将作为终点站接应来自中欧和南欧的TGV列车。目前共有1700万乘客使用奥斯特里茨站,到2025年,这个数量将达到4400万。

1.4.2   托比亚克:旧车站改建孵化器

托比亚克-谢瓦莱特以创新闻名于世。2017年,当地旧火车站Halle Freyssinet被改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孵化器,并更名为F站(Station F

Station F项目从2014年开始翻修,于2017年正式开业。该园区占地34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家创新创业公司,目前是HEC孵化器、Facebook在法国的第一个孵化器和Sciences Po数字公共政策创新实验室的所在地。此外,F站对周边地区开放,拥有一个实验室、一个礼堂、联合办公空间和一个前天开放的酒吧餐厅。


1.4.3   马塞纳:向城市开放大学城

北马塞纳是巴黎第七大学(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Paris 7)和巴黎瓦尔德塞纳国立高等建筑学院(ENSAPVS)的所在地。根据克里斯蒂安--波特赞帕克的意愿,占地21万平方米的大学城向城市开放,高等教育中心因而构成了马塞纳的心脏。

1.4.4   布鲁尼索:大兴土木,加强城市功能

布鲁尼索的亮点项目是为水泥厂赋予艺术气质,成为巴黎城市向东发展的城市新形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表示,水泥厂的设计方案需要与ZAC计划中对Bruneseau地区的区域形象定位相吻合,又要与水泥厂自身的特色相结合。在设计中增加很多细节提升艺术气质,例如:玻璃的窗户开口选择的是多边形形状,源于制作混凝土石头抽象形式的提炼。

 

 

1.5    项目亮点

1.5.1    协调建筑师把控建筑风格协调

巴黎左岸滨临塞纳河,城市景观风貌的管控至关重要,既要考虑风格的协调统一,同时又要避免单调乏味;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和街道界面秩序性的平衡,需要有针对性的相关城市设计和协调建筑师全过程的参与。
巴黎左岸ZAC工程安排了10协调建筑师,每位建筑师负责一个指定的地区。协调建筑师不对具体的建筑负责,主要根据个人的专业素养、经验和审美等,负责对空间的组织,建筑的风格、景观、道路等要素进行把控。

1.5.2    历史建筑的修复与保护:

对塞纳河畔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和功能,同时引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生活需求。

1.5.3    公共空间的优化与提升:

对塞纳河畔的公共空间进行优化和提升,塞纳河左岸和右岸的交通被取消,重要的公共空间变得更加适合行人。例如,共和广场和巴士底广场进行了改造,卡塔利纳广场种植了城市森林,蒙帕纳斯火车站附近建设了大型交通环岛。增加绿化、休闲设施等,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舒适度。同时,加强对塞纳河的治理,巴黎政府投入14亿欧元实施了“baignade”计划,旨在净化河流从源头到大海的整个过程,使塞纳河的水质得到显著改善,鱼类种类也从20世纪90年代的3种增加到今天的34种。

 

 

1.6    开发模式

采用公共投资开发模式,以合资公司作为开发机构,政府部门对项目具有控制权也承担财政风险。具体来讲,新左岸协议开发项目成立巴黎混合经济管理公司(SEMAPA),其中巴黎市政府占有部分股份,主席由巴黎市政府的一位民选官员来担任。项目的领导权在政府,巴黎混合经济管理公司主要负责整合参与项目的各方,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巴黎混合经济管理公司的组成人员包括:建筑师、工程师、法律专家、会计师、审计员和官员。它的授权包括:获得土地,进行城市、景观和建筑研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出让具体建筑,操作整个项目,保证该地区居民参与到项目规划中来。在这样一种一体合同化的开发模式中,各利益主体均能分享开发所带来的好处,加上SEMAPA公司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保证了开发过程的顺利实施。

 

1.7    经验与启示:

 

1.7.1   城市实验室:作为城市创新社区的空间试验场,实践未来城市解决方案

新左岸开发项目不仅激活了片区活力,同时更是代表巴黎科创未来的重要承载区。随着一系列极具特色城市功能配套的完善和日新月异的科技企业入驻,巴黎政府又赋予了新左岸更明确的定位——巴黎创新实验场

巴黎要成为更加先锋的城市,还需要对城市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创新提升:城市安全、居住住房、生态环境、城市出行、资源利用等方面。巴黎城市实验室(Urban Lab)于2018619日联合12家机构,选择巴黎第十三区的左岸地区,作为城市创新社区的空间试验场

在城市试验场中,企业/组织竞标提供未来城市解决方案,由专家和机构参与者评审团筛选十几个可行实验后,部署计划,这在公共场所或私人场地中运行6个月至1年,最后对这些城市问题新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便于以后的推广,为未来的城市生活提供一种新的创新方式。

1.7.2   开发优质的公共空间,激发城市多样性

 

巴黎城市规划条例允许左岸协议区将办公室提升至180米,比巴黎传统建筑更高。计划于2021年底交付的双塔(Tours Duo)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个多功能项目位于塞纳河岸边的一个旧工业区上,将包括办公空间、酒吧和餐厅、礼堂、零售空间和绿色户外区域。此外,双塔(Tours Duo)还设有一间由Philippe Starck设计的酒店,占据了六层楼。在地面上,两座塔楼创造了一个俯瞰铁路的城市广场。完工后,该项目将成为巴黎第三高的建筑,仅次于埃菲尔铁塔和蒙帕纳斯山。


 

 

1.8    参考文献

 

巴黎左岸:如何从工厂聚集区变身集创新、工作、生活于一体的创新区?!

https://mp.weixin.qq.com/s/jbQPgNQTQb1mPark-4-k6A

重塑与创新:法国协议开发区制度下的巴黎城市更新改造

https://mp.weixin.qq.com/s/gCqIwF5xtSP9O84H-hdO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