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城市

所属专辑   名词解释

文件个数0个文件

概述

定义什么是韧性城市?

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联合国气候委员会(IPCC)最早提出和界定“韧性”为:用来描述一个系统能够吸收干扰,同时维持同样基础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也是自组织、适应压力和变化的能力。

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韧性包含了对外界变化的**“抵御和吸收能力、适应和恢复能力、转换和学习能力”**。

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也不断增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自然和人为灾害面前,往往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而这正逐渐成为制约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提高城市系统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提升城市规划的预见性和引导性逐渐成为当前国际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韧性”的理念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规划视角。由此,“韧性城市”应运而生,并在全球掀起了韧性城市规划和实践的新浪潮。

溯源

“韧性”一词起源于拉丁语“resilio”,其本意是“回复到原始状态”。
1973年加拿大生态学家霍林首次将韧性的思想应用到系统生态学,随后不同学科的学者开始介入研究。国外弹性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生态弹性、工程弹性、经济弹性和社会弹性等领域。当前学界主要有四种代表性观点,分别为能力恢复说、扰动说、系统说适应能力说
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提出“韧性”概念;
2012年,联合国减灾署启动亚洲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韧性网络;
2013年,洛克菲洛基金会启动“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中国黄石、德阳、海盐、义乌四座城市成功入选,一跃与巴黎、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同处一个“朋友圈”;
2016年,第三届联合国住房与可持续城市发展大会(人居Ⅲ)将倡导“城市的生态与韧性”作为新城市议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021年,“韧性城市”,出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系五中全会首提。《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多样性(Diversity):有许多功能不同的部件,在危机之下带来更多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系统抵御多种威胁的能力;
冗余性(Redundancy):具有相同功能的可替换要素,通过多重备份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鲁棒性(Robustness):亦称稳健性,系统抵抗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恢复力(Recovery):具有可逆性和还原性,受到冲击后仍能回到系统原有的结构或功能;
适应性(Adaptation):系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自身的形态、结构或功能,以便于环境相适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
学习转化能力(Abilityto learn and translate):从经历中吸取教训并转化创新的能力。

打造韧性城市的八大策略

能源创新:利用余热、再利用和级联能源,减少能耗并激活公共空间
关注城市水资源 :建设具有附加功能的淡水储存空间
打造循环经济:收集并处理有机废物,献力食物生产与清洁能源
建造方式创新:搭建建筑材料循环供应链,跨越时间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自然型城市 :将城市领入自然,激发健康的生活方式
技术赋能公共基础设施:扩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场景
数字型城市:重视技术与数字创新,确保信息高效且负责任的使用
网络型城市:多中心发展,提高社区自给能力

摘自:迎接未来挑战,打造韧性城市的8大策略

建设韧性城市的策略性建议

韧性城市强调通过对规划技术、建设标准等物质层面和社会管治、民众参与等社会层面相结合的系统构建过程,全面增强城市的结构长期适应性,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与传统视角对公共安全问题的关注点具有较大差异。

韧性视角与传统公共安全视角对比

策略1:加强“社区-组团-城市-区域”全空间尺度的设施保障,保持适度冗余
| 社区生活圈

是城市系统最基本的空间单元,与市民生活直接相关。应注重临时避难场所布局;加强排查和更新老化基础工程设施,定期维修检查;关注弱势群体对防灾基础设施的需求,保障每个社区生活圈单元具备相对独立的抗击灾难、自救互助的能力。
| 城市组团层面

应当着重完善生命线工程建设,如形成分布式能源,保障安全城市水系统,预留冗余能力等。组团内各个社区生活圈之间以及各个组团之间的应急道路设置应保障通达性和冗余度。
| 城市层面
应当进行全面统筹,针对保障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进行总体的设计、管理和监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防灾能力设计,动态掌控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研究推出不同灾害影响范围的建筑物韧性标准,主动加固和翻新潜在风险建筑,依据新标准建设新增建筑。保障充足的空间资源,建构开放的空间骨架,强化固定避难场所布局,提高综合交通系统冗余度和灵活性。

策略2:“自下而上”激发群众主观能动性,形成多元防御体系
**| 推广韧性社区生活圈试点,提高灾害快速应对能力。**探索韧性社区的运行和合作机制;推动试点社区救灾人员组织,志愿者招募与培训,救灾物资布局与查验,居民宣传教育等工作,自下而上的提升城市抗灾能力。
**| 建设公众防灾自助/互助/公助平台,充分激发群众主观能动力。**研究推广“公众防灾自助/互助/公助平台”,基本功能可包括:用户住宅、工作单位及所在公共场所周边防灾设施布置,灾害逃生路径及注意事项,灾害防护宣传,呼救信号发布等,加强公众自救和互助能力,增强社会凝聚力。
**| 关注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在灾害应对中的需求,以社区为基础做好普查和宣传工作,使得弱势群体同样可以融入“自助/互助/公助”体系。**强化对老年人及弱势群体科普和扶助工作,通过可视化手段,促进居民对灾害影响性及应对手段的理解。
**| 搭建区域战略合作平台。**从区域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建立区域性城市风险联防体系,共同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

策略3:通过“政府拨款+民间组织项目+个人保险”共同加强灾后经济保障
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基金准备、项目扶持、项目竞赛等方式,改变单一的拨款救灾模式,调动受灾地区积极性。
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支撑城市韧性建设。以地方政府为主体,探索其他组织筹款协作机制;分期保障,先行推动增强城市韧性短期目标(10年)的措施落实,保障项目可持续性;探索建设韧性城市外部收益内部化的合理评估方法,这部分资金优先后续韧性城市措施落实。
探索重大灾害风险转移手段,规范灾害保险实施办法。发动企业和个人积极性,探索灾害保险推广方法,可考虑与其他险种结合,增加保险业务的种类,尽量保障低收入人群同样可以受到保护。

摘自:什么是“韧性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韧性指标法(City Resilience Index,简称CRI)《City Resilience Index》

2013-2018年间,奥雅纳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合作推出一套评价城市韧性的实用方法体系:城市韧性指标法(City Resilience Index,简称CRI),并运用于全球“韧性百城”合作项目。CRI是一套能够给打造韧性城市的工作法则,包含4个维度、12个韧性城市目标、156个评价指标。

规划

EMI的城市韧性总体规划《Urban Resilience Master Planning》

2015年,EMI(Earthquake emergency initiative)针对发展中国家发布了《Urban Resilience Master Planning》(城市韧性总体规划)。通过实施灾害风险管理总体规划(DRMMP)的方法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规划框架和实施路径。具体实施过程分组织与准备、诊断与分析、规划编制、实施监测和评估四个阶段
https://mp.weixin.qq.com/s/EgwvioPJ8xnAWPo7ywWxjw

纽约:《一个更强大、更具韧性的纽约》

该规划以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城市韧性为目标,以风险预测与脆弱性评估为核心,以大规模资金投入为保障,形成完整的适应性规划体系。报告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简介(飓风及其影响、气候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海岸线防护、建筑、经济恢复、社区防灾及预警、环境保护及修复)、社区重建和韧性规划、资金和实施。
https://mp.weixin.qq.com/s/EgwvioPJ8xnAWPo7ywWxjw

伦敦:《风险管理和韧性提升》《Managing risks and increasingresilience》

2011年,伦敦以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制定适应性规划,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共十个章节。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包括了解气候变化的未来趋势、明确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等。
第二部分:灾害风险分析和管理,主要针对气候变化下威胁伦敦的三大主要灾害(洪水、干旱和酷热),提出“愿景-政策-行动”的框架和内容,并从背景分析、现状风险评估、未来情景预测、灾害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第三部分:跨领域交叉问题的分析,研究气候变化下各类风险对健康、环境、经济(商业和金融)和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和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第四部分:战略实施,制定“韧性路线图”,总结提出关键的规划措施的行动计划。
https://mp.weixin.qq.com/s/EgwvioPJ8xnAWPo7ywWxjw

报告

建立弹性的十大原则-Ten Principles for Building Resilience

查看报告全文:

http://eeework.com/#/folder/108370

滨水区边缘设计指南 Waterfront Edge Design Guidelines (WEDG)

查看报告全文:

http://eeework.com/#/folder/108376

弹性城市中的开放数据-open data for resilience initiative field guide

查看报告全文:

http://eeework.com/#/folder/108378

URBAN RESILIENCE-A concept for co-creating cities of the future

查看报告全文:

http://eeework.com/#/folder/108389

城市复原工具包 CITY RESILIENCE TOOLKIT

查看报告全文:

http://eeework.com/#/folder/108397

洪水风险设计 Designing for Flood Risk-COASTAL CLIMATE RESILIENCE

查看报告全文:

http://eeework.com/#/folder/108401

波士顿滨海城市洪灾韧性设计导则

查看报告全文:

http://eeework.com/#/folder/421668

参考文章
We the Resilient︱波士顿滨海城市洪灾韧性设计导则 ①概述
https://mp.weixin.qq.com/s/1IvzfFQVgR0_5UJNahOqhQ
We the Resilient︱波士顿滨海城市洪灾韧性设计导则 ②抬升建筑以防洪
https://mp.weixin.qq.com/s/4BykUuRXS_yLax4_9BiKfw
We the Resilient︱让水快进快出 vs 阻水于外,建筑抗洪因地制宜 ③波士顿滨海城市洪灾韧性设计导则
https://mp.weixin.qq.com/s/xv0Z9-XAbE7ScgBIpvvvfA
We the Resilient︱从建筑到社区,韧性基础设施设计的魔鬼细节 ④波士顿滨海城市洪灾韧性设计导则
https://mp.weixin.qq.com/s/TQkDhve5coMPKWdJ02fzhg
We the Resilient︱新老住宅与厂房的韧性提升 ⑤波士顿滨海城市洪灾韧性设计导则
https://mp.weixin.qq.com/s/2VQ7HHUv3KUOVq2fIKP5kw

建立城市复原力-原则、工具和实践 Building Urban Resilience-Principles, Tools, and Practice

查看报告全文:

http://eeework.com/#/folder/108380

纽约气候韧性设计导则2018年版

查看报告全文:

http://eeework.com/#/folder/421707

参考文章
We the Resilient ④︱纽约气候韧性设计导则 (第一番)
https://mp.weixin.qq.com/s/TcWiTpk2eYbmshWU-WGNhg
We the Resilient ⑤︱纽约气候韧性设计导则 (第二番)
https://mp.weixin.qq.com/s/s_1nyidRhtfX1B9p7Ypq8w
We the Resilient ⑥︱纽约气候韧性设计导则 (第三番)
https://mp.weixin.qq.com/s/U0IQAyuVTR_IGTu2vQ4MIw
We the Resilient ⑦︱纽约气候韧性设计导则 (番外篇)
https://mp.weixin.qq.com/s/-phyXmjvHJPsAt2jbcIt4Q

国际韧性城市规划实践

全球100韧性城市

“全球100韧性城市”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2013年5月份提出的一项城市发展项目,旨在通过为城市制定和实施韧性计划及提供技术支持与资源,帮助世界各地城市增加韧性,应对21世纪日益频发的自然、社会、经济挑战。这些挑战并不仅限于地震、洪涝、突发疫情等冲击,还包括动摇城市体系的日复一日或循环往复的压力,如失业率居高不下等。

2014年12月3日,在新加坡召开的“全球100韧性城市”峰会上,四川德阳和湖北黄石市正式成为第二批全球35个入选会员城市。

2016年,海盐县从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325个申请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37个韧性城市中的一员,而在此之前,中国仅湖北黄石、四川德阳两座城市名列其中。
www.100resilientcities.org

洛克菲勒基金会|全球100韧性城市
https://mp.weixin.qq.com/s/9e3EBws9G8QmqydfENAtYQ
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今夏终止
https://mp.weixin.qq.com/s/LJTW_C9qQnlIw25T07Gu3Q

纽约的经验——组织、工程、经济、社会措施多管齐下

2012年11月,基于应对桑迪特大风灾的经验教训,纽约市出台《纽约适应计划》;2013年6月,纽约市长颁布《一个更强大、更具韧性的纽约》。规划中提出:以“韧性”城市为核心理念;以提高城市应对风险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增加城市竞争力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和灾后重建为突破口;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规划在工程、经济、社会、组织等几个方面推进了纽约“韧性”城市的建设。
https://mp.weixin.qq.com/s/IK5Q9E1uL_t5VjYP3tu7iw

东日本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时代观、区域观、综合观

https://mp.weixin.qq.com/s/IK5Q9E1uL_t5VjYP3tu7iw

项目案例

We the Resilient ①︱ 棕地韧性更新设计:纽约皇后区的雨水韧性公园

https://mp.weixin.qq.com/s/lBYrMRd9GTmHTG-AbvvejQ

与自然共建二: 荷兰自我生长的沙引擎

https://mp.weixin.qq.com/s/7tyFEonwcDVBsLhoIltdKA

邱爱军、白玮、关婧 | 全球100韧性城市战略编制方法探索与创新 ——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

https://mp.weixin.qq.com/s/SXjSK0dTXy2uDx7Xsfo0vQ

微信文章

韧性城市规划(重点推荐)

https://mp.weixin.qq.com/s/Qjn5jxprg_-_Mpu293eSvw

什么是“韧性城市”(重点推荐)

https://mp.weixin.qq.com/s/IK5Q9E1uL_t5VjYP3tu7iw

国际观察025 |何为“韧性城市”?——权威概念解析及最新案例分析

https://mp.weixin.qq.com/s/EgwvioPJ8xnAWPo7ywWxjw

We the Resilient ②︱韧性视角看规划: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思想 (上)

https://mp.weixin.qq.com/s/gQUdwSkWIXhs1GW96K-oeg

We the Resilient ③︱韧性视角看规划: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思想 (下)

https://mp.weixin.qq.com/s/Qi-nkEAacdxn_9I7nmnBxA

【疫情启示】营造韧性城市的思考与核心建议

https://mp.weixin.qq.com/s/J4YS-sfVNJnNSnF3P6kMqQ

迎接未来挑战,打造韧性城市的8大策略

https://mp.weixin.qq.com/s/M7CgW0Zqu9XlbykC2Z3Mqw

专家观点 | 仇保兴:迈向韧性城市的十个步骤

https://mp.weixin.qq.com/s/lUniew2IZtxTw-aLnUTU8A

基于城市规划的韧性城市建构研究

https://mp.weixin.qq.com/s/a19e6L7N1zCH6hjsCWNe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