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宜昌江南重丘的地形及气候特性,规划通过三维地表丘水生态分析、三维建模微气候分析、宜昌乡土建筑智慧转译等,实现“生态社区-绿色街区-绿色建筑”三个层面的被动式设计营造。
搭建丘水生态安全格局
三维地表丘水生态分析:规划基于场地标高及雨洪淹没分析的开阔水景布局,形成场地中部开阔水面;基于潜在径流分析保留山河生态通道,将基地划分为若干组团;基于地形坡度敏感分析保留南侧重丘,从而形成自然排水、低扰度的“丘-水-城”格局。
三维建模微气候分析:通过设计方案建模,分析建成后的微气候环境。识别山体回流风,优化回流风道、风口建筑布局,保障风道宽度;识别河岸局地微风,指引方案进行水景布局,营造静风期的河岸局地微风,从而最终形成“整体风廊-冷岛”系统。
节奏多变的天际轮廓
夷陵风情的设计再现:进一步突出宜昌丘水景观,重视宜昌特色的继承和弘扬。以通山达水、开放联动的“丘-水-城”空间为意向,通过依山借势,形成景城融合的空间形态布局;通过山水通廊及景观焦点视线廊道控制,建构城丘相依、绿色活力的城市风景与城市生活,实现丘水共荣的夷陵风情再现。
视线廊道控制
宜昌乡土建筑智慧转译:吸收荆楚派传统建筑智慧,解构形成可被现代化利用的乡土建筑元素,如吊脚、深挑檐、廊空间等,实现被动式节能,间接减少建筑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