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浙江-未来社区

所属专辑   全球最佳实践

文件个数6个文件

规划中国 4月1日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规划早读  作者 早读君

什么是未来社区?本文通过三个内容为大家解读,分别是: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未来社区指标体系、未来社区申报指南。


近日,浙江率先为“未来社区”建设按下启动键。最新发布的《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浙江未来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建设要求,勾勒出浙江未来社区建设的九大场景。


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3大价值坐标,“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包罗万象、功能强大!

 一、未来社区九大场景


未来社区的九大场景,包括:邻里场景、教育场景、健康场景、创业场景、建筑场景、交通场景、低碳场景、服务场景、治理场景。内容涵盖了未来社区的方方面面。主要内容见下图:


二、未来社区评价指标


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设置了综合指标和分项指标综合指标为直接受益居民数(主要指回迁安置人数)加引进各类人才数,分项指标则根据未来社区九大场景设置了33项指标,每项指标又分为约束性和引导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下表:


三、未来社区申报工作指南


浙江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于近日正式启动。申报未来社区建设试点有哪些条件?申报时有哪些具体要求?申报流程又是怎样的呢?


最新发布的《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来自浙江发改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为大家进行了详细介绍:

申报条件

一、基础条件


服务5-10分钟生活圈

规划单元:50—100公顷

实施单元:不低于20公顷


改造更新类:以20世纪70—90年代老旧小区为主体,鼓励采取全拆重建和插花式改修建等方式,综合政策处理难度小、居民意愿高、改造需求强等因素选择试点。


规划新建类:依托省重大发展平台,高铁、轨道交通站点,人口集聚潜力大等要求选择试点。

二、资金平衡


改造更新类:通过地上地下增量面积合理限价出售出租,基本实现资金平衡。


规划新建类:参照“标准地”做法,实行带方案土地出让模式,适度降低用地成本,约束开发商落实未来社区建设标准。


三、建设实施


1、试点主体


县(市、区)人民政府为试点主体,同时鼓励和支持优质国资、民资、外资参与未来社区建设运营、管理服务。


2、管理服务


鼓励优先采取“项目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方式。


四、指标要求:打造“领跑者”指标体系

指标:设置综合评价指标、九大场景分项评价指标,兼顾指标的约束性和引导性。
最终评判因素:居民满意度。
底线:满足未来社区内涵要求。


五、进度管控


规划新建类:2年左右完成试点建设工作,年底前开工建设。


改造更新类:考虑拆迁安置进度等因素,可放宽至3年左右,年底前完成政策处理。

申报要求

1、申报主体


试点项目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


2、申报数量

原则上每个申报主体只申报1个,最多2个。


3、申报材料

申报主体以文件形式提出申请,并附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项目申报表。各申报主体应明确实施主体,由实施主体根据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参考大纲编制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申报材料一式5份。

申报流程

(1)按照自愿申报、宽进严定的申报建设制培育方式,由县(市、区)政府自愿申报,经设区市政府同意后由市发改委上报。


(2)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比选审核,先按约束性指标进行符合性审查,通过审查的纳入试点备选范围。


(3)按照综合性指标进行排序,结合引导性指标情况,形成试点建议名单


(4)报省政府同意后,公布省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名单